“你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产品,像珍珠一样!”在煤基合成油公司尿素车间的轰鸣声中,车间技术员高向东从输送带上捧起一把尿素产品,圆润洁白的颗粒在他掌心滚动,熠熠生辉。这,正是该公司技改升级后的核心产品——大颗粒尿素。
技改攻坚 雕琢“珍珠”之形
这又大又圆像珍珠一样的尿素颗粒是煤基合成油公司的核心产品——大颗粒尿素。该产品的生产融合了二氧化碳汽提技术与海德鲁大颗粒造粒技术两项行业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这款大颗粒尿素堪称优质氮肥。它不仅能为小麦、玉米、水稻等各类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氮元素,而且由于颗粒结构紧密,养分释放速度更为平缓,肥效持续时间更长。
与此同时,它在工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既可作为生产树脂包衣尿素、BB肥(掺混肥料)等复合肥料的关键原料,又能用于制造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等多种化工产品,市场需求量常年稳定。
将每一颗尿素都“制作”得标准统一,是从生产源头为产品质量筑牢的“第一道防线”。
“去年这会儿,我们筛出来的尿素颗粒大小参差不齐。”谈及产品品质的提升,高向东告诉记者,“如今,我们通过技术改进,把尿素颗粒精准卡在2-4.75毫米的国标区间,其中2-2.8毫米的小颗粒占比更是从17.5%大幅降到4.5%!”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技改后的生产设备正以稳定的节奏有条不紊地运转,传送带将一颗颗规格统一的尿素颗粒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整个生产场景井然有序,尽显现代化工业的高效与精准。
高向东口中的技术改进,是煤基合成油公司今年年初刚刚圆满完成的重点技改项目。该公司技术团队历经3个多月的调研与论证,走访了多家同行企业,参考了先进的生产经验,最终决定在原有生产设备基础上,新增一套平面筛与破碎机,来提高筛分效果,提高颗粒圆整度。
“新设备于去年9月份到货,安装后在今年一月份具备试车条件,经过带负荷运行后对尿素颗粒进行收集对比,成品中2-2.8mm占比率明显下降,技改项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高向东说。
火眼金睛 守护“珍珠”之质
如果说生产环节是质量把控的“前端战场”,那么质检环节便是守护品质的“最坚固屏障”。在煤基合成油公司质检车间,检验员们正一丝不苟地对尿素产品进行检测。
质检车间内,质检组的员工李丹拿到样品后开始按照检验标准,对样品的外观、粒度、水分等多项指标逐一检测,并将检验结果仔细填进尿素检验报告单中。当看到尿素产品符合优等品标准后,她在检验结论一栏郑重盖上了“优等品”的检测结果印章。
据质检车间负责人介绍,这样严格的检测流程贯穿于每一个班次的生产过程中。质检人员每天对当天生产的产品至少抽取3个批次样品,确保每一批次、每一袋出厂的尿素都是合格产品。
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性与效率,该公司还定期组织质检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检测技术与标准规范。同时,每年对检测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校准与更新,引入更精密的检测仪器,不断完善质检体系。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严格把控,让煤基合成油公司的尿素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为产品赢得市场口碑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密守护 保障“珍珠”之旅
符合标准的产品下线后,包装环节的细致守护是品质传递的关键一步,而运输与仓储管理则是确保洁白尿素颗粒以完美状态抵达客户手中的“最后防线”。
在煤基合成油公司尿素北库,库管员杜佳城正在对库房装车进行检查。每天,他需要对叉车工的叉车装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杜绝尿素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与污染;每班作业结束前,他还需要督促装卸工对作业区域进行彻底清扫,将散落的尿素颗粒收集装袋并放至指定区域,严禁落地肥与成品肥混装,从源头避免品质混淆。
面对雨季等特殊天气,尿素的品质防护工作更显关键。杜佳城与同事们也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应对方案。雨季期间,他们会将巡检频次从每天1次增加到每天3次,重点关注库房墙面、地面是否出现渗水痕迹,尿素包装袋是否存在受潮的情况。一旦发现排水不畅、屋顶渗漏等隐患,立即通过工作群上报给公司相关部门,并组织人员快速整改。从硬件防护到动态监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杜绝了尿素浸水受潮的风险,确保库存产品始终保持优良品质。
从生产环节的技术革新,到质检环节的严谨细致,再到运输仓储环节的周密守护,煤基合成油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用对细节的极致苛求,诠释着对品质的坚守。正是这份执着与用心,让该公司的潞安牌尿素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口碑,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未来,煤基合成油公司将继续深耕质量管控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以更优质的产品回馈市场与消费者,在推动化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书写崭新篇章。
(文 李佳琦 吴晓静)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