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对块煤1号皮带机头漏斗的成功改造,破解了炭块在转载过程中频繁摔碎的难题,炭块限下率从17%下降到2%……”近日,记者从漳村煤矿选矸车间获悉,该车间用小革新破解了大难题,创造了大效益,解决了制约煤炭质量的棘手难题。
今年以来,面对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煤价持续承压下行,利润空间不断收缩的重重挑战,漳村煤矿不等不靠,主动应对、创新作为,深挖现有装备潜能,大胆进行“小改小革”,以“小创新”创造了大收益,小杠杆撬动了大效益。这次选矸车间块煤1号皮带机头漏斗改造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和典型示范。

要全面提高煤炭质量,选矸环节至关重要。之前,受漏斗结构缺陷影响,炭块在转载过程中频繁摔碎,导致炭块限下率一度高达17%,严重影响商品煤质量与市场销售。面对这一挑战,矿领导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业务科室抽调精兵合力攻关,选矸车间聚焦问题,分析根源,多次研讨,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以优化漏斗内部结构为核心的改造方案。改造中,在漏斗内部安装了精心设计的篦子,精准把控其规格、材质与安装位置;配套安装特制漏斗和带式给料机,形成完善的沫煤回收输送系统;同时,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改造工作安全有序推进。此次改造充分利用旧选矸系统闲置设备及废旧材料,成本可忽略不计。经试运行,通过这项“小革新”,实现了炭块限下率从17%下降到2%的历史性突破,破解了长期困扰生产确保煤质的难题。

像这样的“小革新”破解“大难题”的例子在漳村煤矿比比皆是。28皮带担负着28采区的原煤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28皮带为下坡皮带,电动抱闸饱受故障频发的困扰。频繁的抱闸损坏不仅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且电动抱闸的持续运行消耗了大量电能,增加了用电成本。皮带二队设计制作了一种皮带气顶抱闸装置,在皮带正常运行时,气路系统保持供气,气缸活塞杆缩回,制动机构处于松开状态,皮带自由运转。触发制动时,当设备检测到异常时,控制系统切断气源,气缸内气压释放。复位弹簧推动制动臂夹紧制动轮,通过摩擦片产生制动力矩,快速停止皮带运动。该电机单台功率是18.5KW,每天按照20个小时运行,每天消耗电量为370KWh,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可消耗电量为11100KWh,按照每度电0.475元计算,每月可节约5272.5元。两台主滚筒分别安装一套电动抱闸,每月节约电费可达10545元。

在加快“小革新”创造“大效益”的同时,漳村煤矿积极引进新装备深挖增效“大潜力”。漳村煤矿引进和革新了液压锚杆钻车,该装备凭借八大核心部件集行走、支护、钻孔、锚杆锚索打设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复杂工序“一键集成”,其行走底盘部实现灵活移动,钻臂总成搭载可调工作平台,精准覆盖不同高度与角度的支护需求,液压系统与动力部保障稳定输出,水系统同步降尘降噪。过去一个生产班需要8人,现在只需5人即可完成全部支护作业。对比传统工艺,同样的日循环9排工作量,锚杆钻车支护1排最短耗时1小时15分钟,人工支护最短耗时1小时38分钟,节省23分钟,单循环工时缩短20%,锚杆锚索合格率从90%跃升至98%。特别是该锚杆钻车自去年7月份投用以来,支护作业粉尘浓度下降60%,员工职业病风险大幅降低。与此同时,以液压锚杆钻车、巷道修复机等一批先进的高科技装备正在加快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小革新”“小创造”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般蓬勃发展,这得益于该矿的顶层设计以及依托矿井创新机制搭建的智慧创新平台。为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漳村煤矿先后制定出台了《小改小革项目专项指标费用资金使用规定》《小改小革创新项目奖励制度》《关于小改小革创新项目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确保了小改小革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奖励制度切实有效、人员培养持续不断,有力推动了创新模式从“骨干创新”向“全员创新”的深刻转变,让小改小革取得了“真金白银”般的经济效益。
(文/图 申呈琛 牛燕平)
责任编辑:郝佳丽